前言:
每个人都有被重视、被信任的渴望,企业敢不敢于放手用人,给员工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与机会,是影响核心员工忠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离职员工进行调查时,不少离职的核心员工都反映,领导不信任人,不肯放权,不给发挥的余地,无论什么情况下犯的错误都推给员工,这是他们辞职的最主要原因。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员工而言,给予他们必要的信任和更大的决策权是精神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员工大多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他们不仅不愿受制于物,而且无法忍受上级的遥控指挥,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核心员工具有获得更大成就和业绩的意识,被企业委以重任可以促使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员工往往比管理者更加专业,对自己的工作比管理者更为熟悉。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选择优秀员工,相信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施展个人才智的空间与权力。
大多时候,大多数管理者都相信自己,对他人不放心,经常干涉员工的工作,这恐怕是管理者的通病,对于从工作第一线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更是如此。但是,这样在企业中往往会形成一个怪圈:领导不信任员工,一遇到紧张阶段或者棘手的问题,就想自己插手,变得独断专行。
而员工就会被束手束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核心员工即使不离开,这种氛围下也会变得碌碌无为。时间长了,企业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古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对人的一种信任。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的将军巴顿就给所有的中层管理者树立了榜样。
在诺曼底战役的时候,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任命一位军官到第三集团军当师长。巴顿就是第三集团军的司令。当巴顿听说这个消息后,立即表示反对。巴顿认为这个人很无能,不愿意让他在自己手下工作,但艾森豪威尔仍一意孤行。此后不久,巴顿最担忧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军官果然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打了败仗。这时,艾森豪威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命令那个军官辞职。巴顿却表示绝对不让他辞职,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一开始,最先提出不让这位军官任职的就是巴顿,而此时,他又不愿意辞退这位无能的军官。面对艾森豪威尔的质疑,巴顿斩钉截铁的给出这样的回答:“虽然他表现不佳,但那时候他是你们多余的军官之一,而现在他是我的部下,我就要信任他的能力并承担他的一切,无论好坏,我会尽全力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
在ge前ceo韦尔奇上任的时候,ge这个巨大的组织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庞大的组织弥漫着官僚气息。韦尔奇对此指出:“领导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他把信任员工和充分授权看作是现代管理的真谛,并将这个管理理念在整个ge管理层中加以推广。除ge公司之外,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还有微软公司。
许多公司常发生下列情况,当搬到一幢新的大楼时,为了安全起见,公司要求每个人佩戴徽章,有一天,员工在布告栏里看到一大堆规定,公司似乎把员工当成低能儿或准囚犯,难怪员工会愤怒。这些公司似乎相信只要立下各种规范和条例,就可以使最笨的人也不会犯错,同时使所有人都有所遵循,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但盖茨从来不这样做,而是把繁事简化,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员工都很聪明,应该信任员工,让员工自行决策,如果员工不守法,它会单独处理这个员工,而不是处理所有员工。[pagenext]微软的员工对他们的工作有权作任何决定,因此他们的决策非常迅速,但每当他们要提出一项建议时,也必须提出适合的替代方案,并列举优缺点。这样做的用意是要训练员工的思考能力,如果事先都将可能的状况和问题考虑过了,当原方案失败时,就可以立即采用替代方案,不会措手不及。
微软从不规定研究人员的研究期限,只是对开发产品的技术人员规定了期限。“真正的研究是无法限定期限的,因为都是一些未知的东西,但开发必须有期限,这是研究与开发最根本的区别。但是,如果我花了两年时间还没有研究出结果,我就会认为这个项目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我往往会放弃它。”
信任不是你的事或我的事,信任是我们共同要做的事。现在很多企业主抱怨这个员工阴险狡诈,那个员工背信弃义,没人值得信任。此时想一想,你是否给了其足够的信任?你自己也是否值得别人信任?只有当信任产生互动,信任的力量才会产生,组织才会变得强大。提出“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一观点的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自豪的说:“我信任我的员工,他们也信任我”。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企业拥有五种“精神财富”,分别是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创高体育app官网版安卓下载的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股东对企业的信任以及社区对企业的信任,五种信任加起来之和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这五种信任当中,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又是本中之本,万源之源。
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值得信任才能服众。《论语·学而》中说:领导者一定要在取得下属的信任之后,才能分派下属去工作,否则下属就会认为上司是欺负他,就是要让他受累呢;对待上司也是一样,首先要取得上司的信任之后才可以指出上司的过错,否则上司就会认为是在诋毁他。(【原文摘注】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信任是相信他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品格或承诺的一种托付。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要取得其他人的信任,就必须做出让其他人信任的事情来,以证明你拥有这样的能力、品格或承诺——信任不是说出来的,一定是做出来的。春秋时期,商鞅在变法政策推行之时,担心人们对他的做法缺乏信任,于是就做了一个“南门立木”的举动,这个举动就是为了解决人们不信任的问题的。南门立木——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辞鬼谷孙膑下山”中记载:卫鞅制定了变法的制度,将变法的各项条款呈给孝公,孝公等人商议停当之后,决定请卫鞅颁布变法法令。变法法令还没有进行宣传,卫鞅担心秦国的民众不相信他的变法,如果不相信就不会去奉行。于是卫鞅拿来一根三丈长的木头(一般人都能够扛得动),立于咸阳市的南门,使官吏守护并下令说:“谁能够将这根木头挪到北门,赏给十两黄金。”
当地老百姓去看的人特别多,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没有谁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没有一个敢挪动木头的人。卫鞅说:“民众不肯挪,是不是嫌黄金太少?”于是就把命令改了,如果谁能将木头挪到北门给五十两黄金。众人越来越怀疑不是真的。这时有一人站出来说:“秦朝的法令从来就没有过重赏,今天忽然颁布了这样的一个令,一定有文章。就算是不能得五十金,怎么也会有一点小小的赏赐!”于是就扛着那根木头,一直抗到北门立在地上。跟随他看热闹的百姓多的都把整个道路堵塞了。[pagenext]
官吏于是快速将此事报告给了卫鞅,卫鞅于是将那个人叫来了,表扬他说:“能够听从我的命令,你真是好人。”于是拿了五十两黄金给到他,然后卫鞅又说:“我一定不会失信于民的。”这件事情市人竞相传说,都说左庶长令出必行,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商鞅“恐民不信”,对他的变法就会“不即奉行”,他也知道“秦法素无重赏”,他更知道奖励给那个扛木之人奖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成良民,能从吾令”,让人们知道他“终不失信于民”。预期的“市人互相传说,皆言左庶长令出必行”的效果也达到了。今后,不管我颁布什么样的法令,不要怪事先人家没有告诉你清楚。
在没有解决信任问题的事情时,商鞅竟然能够主动造势,自己设计出来一个让人们信任的办法。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商鞅的确是一位解决信任问题的管理高手,事实也证明他最后的确成就非凡,即便到今天,他的很多变法依然还在起着一些积极的作用。所以说,信任原本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我们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我们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我们睡觉,要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我们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没有信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已故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niklas luhmann)就说得好:「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任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
文章的最前面,我们先分享一个《庄子》里“匠石运斤”的故事: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玷污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
这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里,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任石匠,才能让石匠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匠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石匠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任,能够产生力量。
这个故事非常好的说明了企业之间与企业内部的主要关系——信任。在中国,“信任”常常迷失在不切实际的浪漫化设想当中。这会导致黑白分明的极端看法,完全信任或者完全不信任,而不能看到信任从来是在两者之间。谭小芳老师认为,某种意义上信任是最强有力的监督,“信任就等于监督。”我们并不试图浪漫化信任,描绘信任的乌托邦,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目标——完成任务。
“信任是放弃对他人的监督,因为能预料到他人具有相关的处事能力、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意图。”莱恩哈德这样定义信任,我们无法监督,不能监督,也不应监督。现在,企业家、经理人领导大量的员工,但我们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是否在努力工作吗?他们都坐在那里。除了用信任来协调他们,没有其他的办法。
比如,近段时间,谭小芳老师为多家私企做管理咨询和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大量的不称职者,因人设岗的情况十分严重,“人才”的选拔也不是依据人的能力,而是依据其与领导的亲疏远近,只有“亲才”才是“人才”,它们不重视对人的培养,真正的人才也很难得到信任与重用,由此导致组织发展日益侏儒化。[pagenext]
工作中的信任的真谛在一句在中国名声并不好的话之中:“你办事,我放心。”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其实,辩证地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规模不大时,任人唯亲甚至还可以起到稳定组织、高昂士气的作用。但是,企业做到相当规模时,很多牵涉到组织运营才智方面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士去处理。一旦由于任人唯亲所至,一些重要的岗位,尤其是关乎企业存亡大计的特殊岗位,被非常不适合于该岗位需资历的人员占据,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就拿上周我应福建一家民营医院之邀,为其讲授管理课程的经历来说,这就是一家由个体诊所发展成的民营医院,在规模上,虽然从“诊所”变成了“医院”,在身份上,也从“医生”变成了“院长”,但是,在经营意识上,依然是小农意识,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通过兼并、注资改制的医院,同样是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比如财务、收银、采购、行政等,全是“自己人”。看到这些情况,我不禁感叹——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是民营医院必须要转变的思路,没有人才的医院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医院,没有人才的医院也是不可能赚钱的医院。
谭小芳老师认为——如果说私企任人唯亲是对“外人”的不信任,那么部分国企的如此做法就纯粹是私利了。国营企业的用人制度普遍都存在着这种现象,正如一句古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好象是不建立起自己的一帮“亲信”誓不罢休,不把自己的后路铺好(包括自己子女今后的出处)不放手,他们的思想里想的不是企业的生产,而是各自为政建起为“将来”作后盾的“保障”,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危害着整个企业的发展!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这是党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干部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呢?有的领导干部担心的是自己的高职位,害怕更加有德有才的人,把自己挤下政治舞台,于是,甚至就产生了一种“排贤”的思想根蒂,而招至身边的“臣子”并不一定是“贤能之人”。试想想,这种用人制度怎么会不导致本身红火的企业慢慢的衰败呢?
在这里,谭小芳老师与您分享一个案例:王安公司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并非它缺乏人力资源——l984年该公司的营业额高达33亿美元,雇有2.48万名员工,可谓实力雄厚——而是缺乏社会资本,缺乏将公司内部员工相互凝聚的社会基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王安本人对家族外的美国高层主管不放心,也不信任。因此,当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便把公司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本应继承权力的美国经理却遭到了冷落,结果导致许多有才华的经理人在关键时刻离职而去,使公司业绩一败涂地,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众所周知,中外企业在选拔接班人的时候都面临两难,任人唯亲或是任人唯贤、唯能。前者解决忠诚与可靠的问题,关系企业的生存;后者解决能力,关系企业的未来。对于高层接班人能力是一方面,但不可靠不忠诚也不行,这像个坐标系的两维,能力和忠诚,要找到平衡点,形成组合才行。我一直认为,对高层领导人不能完全否定任人唯亲。亲不一定指血缘,还指对文化的认同和秉承,对企业的忠诚度。选拔领导人要以德为先,以能为基。
有一种力量叫信任——每一个组织或个人,都应该树立诚信意识,也应该意识到“信”的力量。红金龙有一句很知名的广告语:“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cctv中央三套广告片中也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笔者在这里呼吁企业家们:给人才们一个舞台,他们会还你一个精彩!
对此,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主席闫太昌认为,中国儿童摄影将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和优化配置的创新期。行业里要淘汰出局一批劣质经营、违规经营、粗暴经营、投机经营、失信经营的企业或个体,只有把这些“乱象、乱事和乱人”淘汰掉,才能给行业带来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机会。
而如果需要增加服务,价格一下就从几百元上升到一两千元甚至数千元,比如提升相册档次,增加服装、画框等。
问题一 价格“水涨船高”
与火爆生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人像摄影行业不规范、标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价格不透明,照片质量没有衡量标准,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现象十分常见。有不少读者反映,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家住西城区的邢女士自从有了孩子后,每年都会到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拍全家福和孩子的特写照。然而,去年底的一次不愉快经历,让她从此寒了心。
业内人士表示,人像摄影行业要通过提升服务消费品质,完善产品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将人像摄影行业打造为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消费模式。鼓励企业“精致生产”,最大限度发挥“工匠精神”,通过品质升级吸引中高端消费者。提升服务意识,强化过程管理,将客户实际需求快速反馈到服务端、产品端,以满足广大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行业的快速增长,虽然拉动了消费升级,满足了老百姓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隐患,比如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此外,不少消费者反映,为了吸引眼球,一些摄影机构在宣传中有误导消费的现象。比如,推出免费拍照,发放低价优惠卡等,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则以各种名义加收费用。
有些消费者为了避开影楼的同质化,选择有针对性的摄影工作室拍照。家住朝阳区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在网上选择了一家私人工作室上门拍照。
图来源:摄影师-张东新
问题二质量难以保障
对于儿童摄影的套路,相信有孩子的年轻父母们都不陌生。如今,在消费升级、二孩放开等因素影响下,家长们似乎也更舍得下“血本儿”为孩子消费。“毕竟每家就一两个孩子,一年花个几千元钱拍次照,记录孩子成长经历,也是值得的。我女儿今年4岁了,每年都拍一套。”姜女士笑道。
去年“十一”期间,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姜女士抢到一套“小鬼当家”的影大礼包,价格近8000元。据姜女士介绍,这份“超值”套餐包括3套儿童写真,有效期很长,可以一年拍一次,也可给不同的小孩分别拍摄。
某公司职员小张新婚归来,给单位同事展示自己在北京某摄影机构拍摄的婚纱照。看了几张后,另外两名已婚女同事傻眼了,怎么跟自己的婚纱照那么相似呢?
商务部的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2016年人像摄影行业人力与租金等成本继续上涨,典型企业4项费用合计同比增长8.0%。其中,平均工资增长6.7%,税金增长6.5%,房屋租金增长12.3%,营销费用增长6.5%。
然而,陈女士很快发现,看似低廉的网上报价实际上水很深。最便宜的套餐299元,一般只是吸引眼球用的,因为配套的册子太差了,只能放几张照片,很少有人会选用。
大人的拍照尚且如此,小孩子更是一样。记者在影楼“小鬼当家”注意到,不大的店面里有三个摄影棚,每间都有不同的场景和道具,事先选好套餐后,小朋友们就进入到相应的影棚里排队拍照,拍完一处再出去拍外景,然后再回来拍全家福。从摄影师疲惫的眼神中不难看出,这样高频次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孩子累,大人更累,最痛心的是,拍出来的效果千篇一律。
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品牌型影楼多处在闹市区,如婚纱摄影集中在西单附近的黄金地段,儿童影楼则分布在蓝港、世贸天阶、大悦城等适合年轻人和孩子们吃喝玩乐的场所中。这些地方具有人流量大、租金贵、成本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都与日益增长的摄影价格不无关系。
邢女士一家人吓坏了,赶紧抱起孩子,旁边排队的顾客纷纷过来帮忙,递纸巾,给孩子止血,安抚孩子。但是,一旁的几位工作人员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过来问候。“照相馆里的楼梯很陡而且边角锋利,没有经过防滑或圆角处理,丝毫没有考虑到老人和小孩上下楼梯的安全问题。”邢女士回忆。
问题三服务参差不齐
业内人士指出,人像摄影行业要想健康发展,需要在专业化上立稳,在多元结构上求进,在服务体验上立稳,在互联网上求进,在产品价格上立稳,在消费价值上求进。同时,还要拍好片、服好务,稳定质量,突显特色,加强标准化建设等。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创高体育app官网版安卓下载立即删除。
图来源:摄影师-张东新
询问之后,她们恍然大悟,原来彼此都在同一家影楼选择了同等价位的套餐。所以,从场景到服装再到姿势,基本如出一辙。
如今,各类摄影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各式影楼生意红火。婚纱照、结婚纪念照、孩子出生后每年的成长照等等,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刚性消费。
记者随后跟着姜女士一起来到位于蓝色港湾的“小鬼当家”影楼,看到2000多元的单次拍照只是“入门级”,稍微好一些的就要数千元。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该店推出的“儿童骑马跟拍套餐”,一套价格高达近万元。
“挡上脸基本看不出来是谁!”小张略有遗憾地表示。
记者认为,人像摄影行业今后应在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上培育新的优势和发展动能。从基础做起,大幅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用产品造品牌,用服务创品牌,用口碑树品牌。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最终的拍摄质量难以保障。半个多月后,陈女士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孩子百天照,但是打开以后她很是失望,因为照片品质和宣传册里的差别太大了。一家人的合影摆台,背景加了个白色帷帐,看上去怪怪的。
日益高涨的人像摄影价格也反映出国内旺盛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现状。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像摄影行业全口径收入预计将达约3170亿元,其中儿童摄影行业所占比重估计将达26.2%,年产值预计将达620亿元。中国儿童摄影企业总数目前已达9.2万家,从业人员135万人。
同时,客服人员会极力渲染不同主题的完美效果,通过后期修图、定制专属款、高端体验等切入点,说服消费者从低端升级到高端。在这样的层层诱导下,很多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追加了较大的费用。
“他家很少有团购,基本是一出就被抢光。”在庆幸能以如此“优惠”价格抢到这样一份套餐的同时,姜女士也不无感叹,如今儿童摄影的价格真是“水涨船高”,小孩子的钱太好赚了。
孩子生日那天,邢女士一家来到店里拍照。临近中午,还没轮到拍照的邢女士一家决定先出去吃个饭再回来等号,结果在下楼时,孩子一不小心摔倒,头撞到台阶上血流不止。
第二天,孩子爸爸去退费,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问一句“孩子怎么样了”。如此这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实在让人心寒。其实,顾客到知名摄影机构拍照,获取高品质照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在拍摄过程中享受乐趣,感受贴心的服务。
究竟这个行业发展现状怎样?问题出在哪儿?如何破解?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北京一些专业摄影机构和消费群体,发现了行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实际上,在人像摄影行业,保质又保量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每个人的身材、长相、拍照时的心情都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判。
图来源:摄影师-张东新